战国晚期青铜羽纹簋
发布时间 2011-07-31 浏览 49640 次
期楚王墓的羽纹簋就是其中的一件。

  羽纹簋高29厘米,口径23.5厘米,方座24厘米,重6.8公斤。体如豆形,直口浅腹,圆拱盖,盖顶分立4个云形钮,腹部设有4个窄扉棱,高圈足,下连铸矮方座。盖、腹、足、座,通体均饰羽纹,简洁朴实。方座簋出现于西周早期,是周礼中重要的礼器,铸造精致。沿用到战国时期,其间形制变化很大,如羽纹簋,制作粗糙,不求精工,只图效用。这种变化是由“脱去传统之束缚”,社会意识形态进入理性主义新时期的结果。因而,象征奴隶制的代表神权和政权的礼器簋日趋少见,反映礼崩乐坏的事实。羽纹簋装饰纹样的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反映。

  该簋是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共出土4件,都是楚国迁都寿春(今寿县)后就地铸造的。其他3簋比羽纹簋略精致。羽纹簋是青铜簋衰败消亡的最后形态,地方特色鲜明,现实内容丰富,距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定为国家一级乙等文物,即国宝级文物,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