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抢救民间世代相传的铜鼓
发布时间 2011-08-03 浏览 50416 次

新华网南宁11月2 日专电(记者陆汉魁 顾明)文物工作者新近制订出一套计

划,以抢救我国民间世代相传但破损程度日益严重的铜鼓。

铜鼓主要用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祭祀、婚嫁、节庆活动中,最早出现于春秋早

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制作工艺已经神秘失传,其文物价值日益凸显。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蒋廷瑜说,中国馆藏的铜鼓有1400多面,另有许

多铜鼓散落民间,其中以广西河池地区最多,数量约同全国馆藏数量相当。

河池地区被称为“世界铜鼓之乡”,但民间收藏的铜鼓已有70% 受到不同程

度的损坏。地区文物管理站站长梁富林最近在广西宜州市举办的“铜鼓山歌艺术

节”上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今年5月对大化瑶族自治县和东兰县的一项

调查,84面铜鼓不同程度损坏的有56面。

铜鼓一头封闭饰有花纹,一头空心,工艺精美,类型多样,最珍贵的被列为

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非常珍惜铜鼓,视之为“镇寨之重器、

传家之至宝”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