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陶瓷盘的造型分类
下一主题:古代陶瓷壶的造型分类
大扁壶壶式之一,明永乐时期创烧。小直口,颈部凸起一棱,并有一小系,有盖。壶身为立扁圆形,正面微鼓,中心有圆形凸脐;背面平坦,中有相应的圆形凹脐。底部为弧面。左右肩部各有一活环系。均为青花制品。正面凸脐上多绘八角星纹,外围有的绘缠枝莲,边缘为海水纹,侧壁一周绘缠枝莲纹。背面无纹饰。器形仿西亚金属器皿,其用途有待考证。
莲瓣壶壶式之一,流行于明代宣德时期。器形为直口,溜肩,圆腹,前有直流,后有曲柄,腹部有4层凸起的仰莲瓣纹。器表施有祭红釉,红色鲜丽匀润,造型宛如一朵怒放的莲花。
字划壶亦称字形壶,清代康熙时期出现的一种壶式。壶体为立体的汉字形,多做成福、禄、寿三字,笔划间雕镂透空。
茄式壶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壶式之一。小口,颈部细长向一侧弯曲,腹呈长圆球状,似长茄形,圆底施釉,故放置不稳。据此分析,茄式壶可能是陈设品。
鼻烟壶又称烟壶,盛放鼻烟的器皿。鼻烟壶于明晚期由西方传入我国,清朝英文音译称拿乎薄土或士拿乎巴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