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代陶瓷壶的造型分类
下一主题:耄耋富贵图案
鸡首壶出现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的一种壶式,因壶肩部塑鸡首形而得名,亦称鸡头壶、天鸡壶、罂。烧制鸡首壶的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口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实用,后者是冥器。三国末年的器皿较为少见。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东晋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饰龙首和熊纹,器形优美。1972年江苏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青瓷鸡首壶,底部刻“罂主姓黄名齐之”,可知晋时称此类器形为罂。南北朝时期,壶体修长,鸡首的冠部较大,颈部细长,盘口增高。浙江绍兴南池乡尹相公山南朝墓出土一件鸡首壶,碗形口,下接细长的弦纹颈,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