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代龙窑和窑具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1-10-06 浏览 54375 次
的还原气氛,所以还须进一步改进。三国龙窑改为窑头坡度13度,窑尾23度,出现了低性高的现象,这样不仅不易上火,而且窑尾也不 存火,结构更不合理。到西晋以后,窑尾坡度才逐渐改为10度左右,窑头坡度改为20度左右,摸索到了窑体各部分坡度配置合理的规律。

随着龙窑结构的不断改进,烧成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烧成气氛的控制更是日趋成熟。从表2可看到,如还原气氛掌握得好的话,不同的胎釉也能成功地烧制出各种美丽的釉色。如浙江晋代的瓯窑有“缥瓷”之称,唐代的越窑有“千峰翠色”之誉,南宋的官窑和哥、弟窑有“青翠如玉”之感,成为珍品,而闻名世界。

二、 浙江古代窑具

随着窑炉结构的不断改进,浙江古代各时期的窑具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窑具,作了化学分析、X-射线分析、体积密度、气孔率、吸水率的测定,测定结果详见表3、图三,并对其主要形状的变化列入图二,以佐比较。

从图二可以看到,浙江古代窑具的形状也是经古代陶工反复实践不断改进的。战国时期,尚未发现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