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浙江古代龙窑和窑具的
下一主题:如何步入投资名人书画
还有人对陆羽的作品进行了考证与质疑。从陆羽写 的《陆文学自传》可知《茶经》成书时越窑瓷器生产规模还很小,质量也差,根本谈不上"类玉","类?quot;。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越窑瓷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瓷器质量逐渐提高。到了晚唐,越窑才真正达到"类玉"、"类冰",的程度,并开始用于土贡。土贡就是以土产为贡品。唐人对越瓷的赞美之词,也是在晚唐大量出现的。《陆文学自传》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撰书8种61卷,而当时陆羽年仅28岁,无论从时间还是从阅历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的自传很可能为后人增补修改。此外,《茶经》中提到的"鼎州",仅在690~701年和906年以后建置过,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鼎州"。同时,越窑瓷器以上林湖为最好,而上林湖在唐人属明州,五代以后才划归越州。因此,《茶经》中所说?quot;越州上,鼎州次"一段文学是否陆羽所写,就值得研究了。有人认为《茶经》的最后完成是在北宋。由于晚唐五代越窑的昭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