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的润格
发布时间 2011-10-27 浏览 51520 次
为张真人写一幅对联,为此他特差人去江西定做了长丈许、宽六尺多的大纸,携至板桥处。这纸实在太大,远远超出板桥“大幅六两”的范畴,又要为其撰句,所以要特别地问一下价钱。郑板桥不假思索地开价1000两,来人毕竟是扬州的生意老手,随口杀价500 两,不料板桥亦不假思索,欣然应允。提笔一挥而就,顷成上联:“龙虎山上真宰相。”来人赞不绝口,并请写下联。板桥笑答:“说好一千两,你只出五百两,我只好给你写一半。”来人这才发现吃了亏,情急之下又去请示大商人,商人哭笑不得,只好如数奉上,郑板桥这才写了下联:“麒麟阁下活神仙。”

  由于是风气初开,清代前期书画市场上真正按润格卖画还是不那么容易,一些人把字画完全等同于一般货物去交易,使艺术品市场逐步庸俗化。

          清代画价的形成

  郑板桥为什么要将其作品定在“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的价位上?清代书画市场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据《清内务府档案》载顺治十五、十六、十七年间购明人画作价格资料,有以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