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枝干的主要病害及其防
下一主题: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早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人嫩梢芽叶,2~5天后即产生新病斑,进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环境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每年4~5月发生最重。高山茶区荫湿多雾最适于病害发生。旬均温高于25℃对病害发生不利。此外土壤瘠薄、采摘过度、施肥不足都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树体管理,增施磷钾肥,可明显减轻发病。及时合理地进行采摘可减少病菌侵入寄生。(2)历年发病重的茶园可在萌芽至鱼叶展开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发生严重茶区,7~10天后再喷一次,酌情防治2~3次。
茶苗立枯病
分布及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于南方茶区,为害茶苗茎基部,也为害新梢。病斑初期为暗褐色,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呈灰白色,病斑微下陷,上生许多黑色的小粒点,最后叶片枯萎脱落,全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