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史上的茶叶制作
发布时间 2012-01-22 浏览 49501 次
个要领:一是要抓得净,即从锅中抓起茶叶时不留余叶在锅底;二是要抖得快,即将从锅中抓起的茶叶抖撒回锅中,动作要迅速;三是要散得开,即抓在手中的茶叶撤回锅中时,尽量撒得面积大,不使茶叶成堆。高超的制茶技术使得茶质堪优,名品迭出。建昌(今永修)云居山攒林茶号称“绝晶”。《庐山志》卷十二,商云小说:“贡茶”:“宋太平兴国中,庐山例贡茶”。欧阳修《归田录》载述“自景祜(1034-1037)以后,洪州双井(今修水杭口乡)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黄庶、黄庭坚父子将家乡精制的双井茶推赏于京师,一时名动京华。南宋嘉泰四年(1204),隆兴知府韩邈奏曰;“隆兴府惟分宁产茶,他县无茶”,时岁产茶228万斤,双井、黄龙等茶皆称绝品。修水等地红茶制作技术水平很高,其制作工序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旧义宁州志载:“清道光间,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茶砖各种”。修水时属“义宁州”,所产红茶故称“宁红”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