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司,造青器, 名内窑,澄泥为花,极其精制,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段文献资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南宋官窑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后人研究都多以此为考证。文献说明,北宋时期已烧制官窑。南宋官窑继承了北宋官窑的技术和制作方法。文献把南宋官窑划分为"修内司"和"郊坛下",前者"名内窑",后者系"别立新窑",并明确指出新窑"比旧窑大不侔"。 据浙江省文管会1956年所发掘出来的一座南宋乌龟山窑址已确认了郊坛官窑的存在。但文献所指的"修内司"官窑址迄今未发现,有考古专家提出,抑或是它和郊坛下仅是一处窑 址的两 种称谓,这也有特研究与考古发现的印证。
二、南宋官窑瓷的特点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说:"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 紫口铁足"。明人高濂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杭州官窑青瓷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 在已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窑址中发现很多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