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书画中传字款字类作品
发布时间 2012-11-25 浏览 50794 次
二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等都属“传”字类书画。“传”字类书画一般仅局限于宋元以上作品,唐宋时风气,作书画多不落款钤印,间有落款者,也多在纸边、纸背不显眼处,或藏于岩石树丛之中。从明代开始,社会风气方为之一变,作者款印已作为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若无落款、钤印的不能完卷。

“传”字类书画,既称之为“传”,意味着是后人“视为真迹”,也有着“存疑”的含义在其中。正由于在是否为“真迹”上,存有质疑空间,易在学术界引起争议。远的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提出的《兰亭序》真伪之辩。近的有前两年围绕国家收购《研山铭》、《出师颂》是不是买了赝品之争论。这些其实都属于对“传”字类书画是否为“真迹”之争的范畴。但此“假”非彼“假”,不能将其与那些毫无根据,艺术水平低下的伪作混为一谈,在这类争论中,不能简单沿用“非真即赝”,“非真即伪”的思维定势,一棍子打死。在那场国家是否花了高价买了赝品的大争论中,社会上之所以会有一些偏激过火的批评之词,恐怕与公众对现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