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陶器现场保护探究
发布时间 2013-09-20 浏览 53020 次
对于烧成温度较低的陶器,如600℃ 左右,当其处于潮湿环境下或充满地下水的墓葬内,将受到水的浸蚀。 陶器胎体的某些成分会发生水解,使胎体疏松、强度降低,严重时,胎体甚至会发生变形。

b.酸、碱腐蚀酸性物质进入陶器,在潮湿状况下形成的酸性溶液会促进陶器表面硬壳层的形成,使表面失去光泽。硅酸盐矿物则更易被碱腐蚀,在碱性条件下更易损害。

c.表层硬壳的危害

埋藏条件下,陶器表面常常会沉积一层固结物,即所谓“表层硬壳”。这些硬壳的成分一般有三类:硅质(硅酸盐)、石灰质(碳酸岩)和石膏质(硫酸盐)。陶器因疏松多孔,有时这种表层沉积物可深入其内层,这时,就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三类硬壳中,硅质类硬壳较难清除。寒带和温带地区,硅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热带地区,其溶解度要大些,故相对而言,热带地区出土陶器表层常有硅质类硬壳。此外,若埋藏环境中铁含量较高,陶器表层则可能沉积铁质化合物。若陶土富含石灰石、方解石等碳酸钙矿物,则在烧成过程中,陶土中碳酸钙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后,留下的氧化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