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以书鉴画”——书画
下一主题:神奇的古瓷修复技艺
d. 陶器粘接
陶器粘接工序通常需在清洗、加固之后,未进行前道工序的已粘接文物在修复时必须重新打开,容易造成文物破坏,因此不宜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况且刚出土陶器因内部潮湿而难以粘牢,即使一时似乎已粘接,俟水分挥发后仍可能使陶器产生内应力而再次破裂或粉碎。一般说来,陶器经清洗、加固,并完全干燥后,选用可逆的胶粘剂进行粘接。值得强调的是,万不得已,不应使用难溶粘接剂粘接陶器,即便选用可逆的胶粘剂,其用量也要尽可能少。
2.环境因素对出土陶器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a.温、湿度
温度变化除导致陶器的收缩与膨胀外,尚可引起湿度的变化。湿度变化对陶器保护的影响很大。不难理解,陶器由高湿度地下环境出土至低湿度大气环境的过程中,其所含水分将向外扩散,直至与外部环境平衡。如果这一过程太快,以致陶器内部水分来不及向外层扩散,那么,将出现陶器内层体积不变,其外层因干燥而收缩的结果。这种内外层的收缩不同,势必导致质地较弱陶器的开裂和破碎。不仅如此,环境湿度的减小还可引起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