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晋代拓本
发布时间 2013-12-15 浏览 57018 次
是无效的;偶而有人去搨碑石是可能的,历代人都去搨碑石就不可能。封演既说,“历代”之人复制小篆书法,“以为楷则”。怀此目的,故而在临摹之外,必用捶拓这一种办法,别无他法。以为“历代”用双勾填墨之法,去复制绎山刻石书法,“历代”焉能如此糊涂?古人糊涂怎到这般田地?实际是不可能的。读者需注意,县衙里的新绎山碑,在唐代总是用捶拓之法复制的,“历代”的复制方法与此并无二致,必是捶拓无疑。

因此,根据唐人封演所记,北魏太武帝之后,也就是南朝刘宋初年以后,就不断有人在绎山刻石上捶拓书迹。因为临摹与拓石的人太多,地方官吏疲于应酬,后来县官就照样刻了“数片”碑石,放在县衙之内任人捶拓,以免登山之劳。总之,《封氏闻见记》可证,东晋以后的北魏或刘宋之时,中国就有拓石。在我看来,这还不一定是最早的。

以上两例,起码可证拓本起于唐代以前。

另,窦泉《述书赋》注云:“李斯,上蔡人,终秦丞相。作小篆书《绎山碑》,后其石毁失,土人刻木代之,与斯石上本差稀。”窦泉也记载了绎山刻石的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