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晋代拓本
发布时间 2013-12-15 浏览 57001 次
石早已“毁失”,其原因另由封演记录下来。他们两人都说,现在的《绎山碑》是后人重刻的。封演说,“今间有《绎山碑》,皆新刻之碑也”;窦泉说,“土人刻木代之”。可见后来的《绎山碑》在石碑之外,另有木碑,都是为捶拓李斯书迹而特意刻的。这件事在印刷史上意义,比拓石更加重要。至于刻碑之人,一说县宰,一说土人。可惜重刻的年代难以判断,看来总是在盛唐之前。录此备考。

《隋志》著录石经皆拓本

有关拓本的更早文献记载,学界公认是《隋书经籍志》。《隋志》在经部所附小学书目的最后,有一段特地介绍汉魏石经的话:

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臣魏征,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以备小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