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明、清摺扇书画
下一主题:书画用印常识
汉石经、魏石经, 以及《典论》石碑,都置于洛阳城南东汉太学旧址。汉经碑在汉末有损坏,曹魏时修复。西晋时期的汉魏经碑,保存完好。它们的毁坏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东晋末年为界,石经首次遭到严重破坏。
据东晋戴延之《西征记》:
国子堂前有列碑,南北行,三十五枚,刻之表里书《春秋》《尚书》二部,大篆、隶、科斗三种字。碑长八尺,今有十八枚存,余皆崩。(以上言魏三字经碑)太学堂前,石碑四十枚,亦表里隶书《尚书》《周易》《公羊传》《礼记》四部,本石塶相连,多崩败。(以上言汉一字经碑)有魏文帝《典论》六碑,今四存二败。
戴延之,《晋书》无传。他大概是在东晋末年,跟随刘裕大军西征,经过洛阳,上面情况为当时亲见。
碑石损坏的原因,一是风雨侵蚀,二是战乱破坏。到东晋末年,汉魏经碑遭如此严重破坏,主要是西晋南渡以后,北方五胡乱华时期战乱造成的。
第二阶段,为北魏时期,石经继续遭严重破坏。
东晋以后,拓跋氏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