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明、清摺扇书画
下一主题:书画用印常识
东魏武定四年(546),汉魏石经自洛阳,徙至邺都,途中有些落入河中。北齐天保元年(550),据说邺都尚存52枚经石,此数恐怕包括残碑和《典论》碑石,否则不能有此数。周大象元年(579),残存经石再由邺都迁洛阳。隋开皇六年(586),经石又由洛阳迁长安。如此一再折腾,经石肯定损坏更多。接着,遇隋末之乱,经石已经用作房屋“柱础”,到贞观初年魏征收集时,仅存残石,据说十不存一。
从以上石经的损坏过程,再对照《隋志》著录,可以发现其中三种石经,有理由断为晋代拓本。在此我再想说明,《隋志》著录的梁、隋所藏石经,既以书法为目的,就不能是抄本,更不能是搨石本,非拓本莫属。
首先,《隋志》著录梁皇家藏有《三字石经尚书》十三卷、《三字石经春秋》十二卷。以上两种,王国维考为魏石经足本。事实上魏石经在东晋末年已遭毁坏,所以这两种魏石经足本非拓于晋代不可。
王国维对魏石经下力最深。他在《观堂集林魏石经考三》说:“《隋志》载梁有《三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