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蒙古盐奶茶|蒙古盐奶
下一主题:山楂枸杞茶|山楂枸杞
中国客家一种民俗茶饮,流行于台湾桃园、新竹、苗栗、屏东山区客家居住地。又名“酸橙”,芸香科,果实比普通的柑橘大,皮厚而粗,果肉酸涩,不堪入口。客家人用酸柑同茶叶一起制成“酸柑茶”则非常可口,并且还有降火气及治疗中暑、食欲不振、咳嗽或扁桃腺发炎等功效。
“酸柑茶”的制法是,先把7~8分熟的酸柑采下,贮藏10多天,待酸柑皮软化,捏压时感到柔韧,有利于制作,否则在加工过中果皮易破裂。制作时先用小刀在蒂部挖一个直径为3~4厘米的圆洞,要注意的是,这个洞的大小要预先计算好,因为被挖起的连蒂的酸柑皮,要留着当盖子用。然后用金属汤匙把酸柑肉(囊瓣)挖出来,置于容器内,加上茶叶和几片柠檬、佛手之类的中药材,搅拌均匀后再塞进空酸柑内,并将刚挖下的酸柑皮盖上,且用线绑牢。绑牢后用木板将酸柑压成饼状,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再取出晒干。如遇阴雨天,可挂在炉灶上方烟囱管旁烘烤干。等到酸柑皮从金黄色转变为黄褐色,直到变成又硬又粗糙的黑褐色时,就成了“酸柑茶”。
饮用“酸柑茶”时,要把整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