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茶具的演变谈中国茶文化
发布时间 2014-02-24 浏览 53703 次
茶为羹的用茶方式,在我国某些地区仍有遗留。现今云南西双版纳州基诺山当地的基诺族人仍有以茶为菜的习惯,具体做法是: 外出打猎或劳动时,带上几节竹筒饭,饿时在野外生火,采集一些鲜茶叶,揉碎后并所带干粮和食盐置于竹筒中,引山泉水煮之,即可食用。另外,在湖南省的桃园县,当地农民有将茶汁和果仁、豆子等混合在一起碾碎后熬汤喝的习惯,名之“擂茶”,亦是以茶为羹的遗风。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食茶之风的早期,并没有专门的器具,烹煮茶叶的用具和食器是通用的,或者说:食茶之初,无定器。作为食器的釜、罐,作为酒器的耳杯和碗等都可能被当做茶器来使用。( 二) 煮茶阶段专用茶具起于何时,难以考察,最早有关茶事记载的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的记载。“尽”,一说“净”,规定在烹茶时,要将茶具洗涤干净,准备齐备,说明汉时已有专用茶具,但茶具的种类和形态并没加以具体说明。到了东汉和两晋,已有大量青瓷茶具出现。晋时南方流行一种鸡首壶,大圆腹小颈侈口,有两系一执把,可提可握,鸡首短而小,作流用。用这种壶煮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