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科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 2010-02-11 浏览 58831 次
中学课程标准草案,以当时苏联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制定、颁布了中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教学大纲。[11] 这一阶段我国在改造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的教育体制和经验,确立了以注重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系统性为核心的 “双基”教育理念,深远地影响了我国科学教育的方向。
     2.第二次浪潮——科学能力的教育观
     这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培养科学的能力是这次改革的突出特征。1963年制订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加强“双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时科学教育发展的理念。在经历“文化大^***” 的曲折后,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重要的科学教育理念。各科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我国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社会 (STS) 教育,但是以学问为中心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巩固知识的教学观盛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以及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影响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