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封套雕板解读驿史
发布时间 2014-07-01 浏览 49429 次
p>

我国古代传递公文或军报,大都由驿站完成。《孟子公孙丑上》载,“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说明战国时期就非常重视驿站的设置,传递文书的速度极快。《汉书》解释,“邮,行书之舍。”“置者,度其远近之间置之也。”

到了汉代乃至唐朝,驿站更加完善,遍及全国,一般30里置驿,即传递官府文书,又供往来官员住宿。

元明清三代,驿站又称递铺,各时期根据需要10里或60里置驿不等,河间市现有10里铺、20里铺、30里铺等村,即当初设递铺之所。递铺均有铺丁5人至10人,日夜守候,随时以最快的速度往下一驿站传送文书。水站用船,陆站用马,辽阳等寒冷地带冬日则需用狗拉冰橇传递,元代专设狗站15处,有狗数百只。传递时,铺丁携带雨衣,用夹板包裹公文封套缄好的文书,悬铃持刃,夜间则高举火把,振铃发声疾速行驰,车马行人见之必须避开让路。按规定,铺设日晷,一昼夜分100刻,三刻须行一铺,一昼夜须行300里。

据书刊介绍,驿站所递公文封套均需附粘“排单”或“火票”,各站要将经过日期、时刻填注单上,备查核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