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书画艺术市场造假“十大手段”剖析
发布时间 2014-07-21 浏览 51303 次
犯生硬呆板之弊,彼此关系难于处理协调,是该类伪作之通病。细察之,自能看出蛛丝马迹。此类作伪通 常是在同一画家中使用,如将徐悲鸿《柳下立马图》改为《柳下立牛图》,即轻而易举,又极富创意,一般人极易落此陷阱,目前拍场上不少伪作多用此法,且屡有 斩获。在造不出来的情况下,此法也不失为一种“高明”之策,毕竟比克隆品叫人一眼辨出强许多。

拍品徐悲鸿《猫蝶图》即是一件典型 的“东拼西凑”伪作。该赝品抄袭自徐悲鸿纪念馆真迹《猫》(图9),只不过将另一件馆藏真迹《猫蝶》中之蝶挪至此幅,这样一件“真迹”便应运而 生了。真迹《猫》(46×34cm),作于民国29年(1940年),乃为其妻廖静文女士所绘。而另一件绘有飞蝶的真迹《猫蝶》(64×54cm),则是 1943年绘于重庆磐溪。一、伪作标壬午(1942年)作,并将尺幅改为横式构图(46.5×69cm)。二、拍品无论是猫之姿态还是石之形状,与真迹 《猫》皆十分雷同,唯一不同的是猫眼的画法抄自于《猫蝶》。三、虽属抄袭,但是在笔墨勾勒点染上毫无法度,与真迹远无法相比。四、特别是猫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