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写经 雅俗共赏
发布时间 2014-07-27 浏览 50047 次
非常幼稚可笑的。

留传于世的经卷大多是无名氏墨迹,他们远离世俗的喧嚣,使“真水无香”的写经艺术逐步形成一种专门流派。写经文化的超凡功力,的确让人痴迷陶醉。初唐“楷圣”欧阳询就对写经体进行过专门的练习和研究。就连大文学家苏东坡也十分赞赏写经文化,认为它是不可多得的小楷范本。

“扬州八怪”之首郑燮,自创“六分半”书,当时的一些文人雅士对郑的“六分半”书是很难接受的,嗤之为不正统的“杂体”。从现在看来,郑板桥并未脱离传统的精华。相反,正是这孤傲个性的“怪”,才使他的书法有“标新立异”的美感。

安徽鉴定家石谷风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过一本自己秘藏多年的《晋魏隋唐残经墨迹》一书,这是我国迄今为止,首次由私人藏家提供的写经藏品。石先生收集的这批写经残卷,曾得到过黄宾虹的题名。这批珍贵的写经残片多流散于私坊地摊上,若不及时抢救,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残片多只有巴掌大小,但收集年代比较齐全,真乃“寸纸贵金”。从残经的书写上,我们隐约感到,历代经生在书写时的那份虔诚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