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油画的保护
下一主题:书画的传统修复手段
1995年5月,海南省收藏家、泰华玉壶轩主人白廉先生携郑板桥书轴属为修复重裱。时正当夜晚,灯下展卷视之,此幅纸地、墨笔、风格无怀疑处,即告之曰:“是真迹。”白先生闻之,笑曰:“有眼力,我曾拿至上海朵云轩求鉴,亦曰真迹。”并说:“此幅曾于1960年在《文物》杂志第7期发表。”遂审视画面,经过修复前研究,制定出《修复方案》,后由修复师美婕女士着手实施修复,兹将修复、鉴定过程纪实如下:
一、原作
郑板桥行书轴为生宣纸本,纵187、横110厘米。行书自作七绝《怀潍县》二首,正文四行半,落款二行,正文曰: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
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款署:“即送伦升年兄归里,时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夏四月板桥郑燮去官十载寿七十又一”、下钤白文篆书“爽鸠氏之官”、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