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辨伪要素之——看做工
发布时间 2014-10-07 浏览 49850 次
玉文化的一个谜。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玉雕,线条纹饰都比以前复杂丰富,同时由于在器物身上进行了多次的磨光,使器物的美感大大增强。

  春秋战国时期,冶炼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还发展,铁制工具开始出现并迅速传播开来,从而带动了玉雕工具的变革。脚踏轮子代替了落后的手工磨制,工具的进步自然也带动了雕工技术的进步,阴刻、阳刻、粗线、细线、单线、双线、直线、曲线,都可以按照琢制者的意图娴熟地加以运用,刻痕清晰干净,线条流畅自然,钻孔大都是一面钻孔,大小完全一样。

  汉代以后,玉雕工具更为丰富多样,但琢磨的方法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即用各种铁制工具,再加上金刚石、石英、石榴石等高硬度的砂浆来进行磨制。一般古代冶玉的工序是:先选料、开料,然后叨嘡、上花、琢纹,最后抛光、打磨。其中开料是先用铁锯去皮,铁锯直而无齿,两端各有两柄,两人对立来回拽,不时把砂浆蘸在锯痕上。皮去掉后,再用附有利刃的圆铁锯装于辘轳轴端,玉面蘸了砂浆后置于下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磨,玉就可以照所需的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