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养玉说“盘玉”
下一主题:浅谈五颜六色的翡翠
中国人自古以来代表美好的东西,用“抗玉节立”称赞一个人的意志,用“芳心玉质”如“玉貌花容”描述女性的美丽。 戴玉镯(鈪)是忠贞、美好的象征。后汉时所称的“双跳脱”,更有双双对对之意,表示团圆、保护、密切相联、肌肤相关。新石器时代的墓穴中,已发现镯的玉器,可知逞玉镯的风俗由来已久。既然陪葬品中也有存在,生人(包括男与女)定也带玉镯。
最初的环状或瑗状玉器,戴在臂上,犹如臂圈,后来才戴在腕上。黄帝时代的“蚩尤环”(实际上应称为“瑗”才对),其实基本上是玉镯子,只不过在外廓有几个近乎兽面的纹饰而已! 新石器时代到三代,有些短矮形的方琮,形制根本上就是源于圆筒式的玉镯。有些同样琢有“神祖兽面复合像”,作为戴在臂腕上的“通天地之器”。良渚文化中曾发现玉龙首镯(浙江余杭瑶山出土),便是用浮雕和线雕的技法,雕琢奇特的面纹。 考古学家在报告中说:“如以平面加一个侧面进行斜向观察,其形态和我国传统观念中的龙形颇为相似。”又说“环曲的镯身,或可视作龙体的象征。” 故有一说谓玉镯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