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玉技法
发布时间 2015-03-18 浏览 49516 次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相玉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进行"相玉"设计。"相"既是"看",看后琢磨思考,以判断玉石的内在质量,和外形的优劣,而后立意确定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划活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就是根据所构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形象地划(画)出来。"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关键的一环。

琢磨

琢玉工艺的过程之一。就是指玉器的具体制作。制作玉器行话称"琢磨"。因为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闸錾、冲、压、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