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青铜脖、“粉状锈”
下一主题:青铜器辨伪的方法
商代的文字是以甲骨文为代表,而周则以金文为代表。金文是铜器上的铭识,又称铭文、钟鼎文。青铜器上最早见有金文的,是商代中期的器物,件数很少,一般只有两三个字:到商代晚期,带金文的器物多了些,但仍很简短,多为人名、族徽,形状很像美术字,四五十字的器物极少。西周前期起,金文逐渐加长,到中、晚期(周穆王至幽王)时,金文一般都是长篇大作,但都有固定格式,内容多属册命性质,文字上也比较规整。春秋时,王室渐衰,诸侯纷起,青铜器的地方特征较强,铭文以晋、郑、齐、楚等大国较重要,但有些地方的文字的写法过于奇特,内容也较难考释。春秋后期,南方吴越等国的青铜工艺比较发达,出现了一些金文中的精品。从战国中晚期开始,风气祟尚素面器物,除少数器物外,一般的金文内容只记制造工匠或督造官吏之名,字体较草率。
在宋以前,已发现少量的商周青铜器,宋以后,数量渐多,,并且,由于宋人对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一定认识,出于对古物的仰慕,开始仿制。宋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体的《啸堂集古录》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