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文化论纲
发布时间 2019-02-20 浏览 53454 次
玉走上历史舞台时,玉的神秘性仍然笼罩着西周帝王,和田玉是王家天府守藏的对象,如天球即雍州所贡之玉如天色者,也就是和田青玉,遇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于西序,事毕收归天府贮藏。很有可能和田玉进入内府后先与华山之球、夷玉、河图等共存,不久便逐渐取代了地方玉的上述功能。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儒家赋予它“德”的内涵,使和田玉获得了新生命。

  儒家将“德”与和田玉对应,提倡玉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据史料记载,至迟在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公元前 645年)便提出玉有“九德”。至春秋晚期,儒学宗师孔丘提出玉有“十一德”,将玉德的观点推向高峰。孔子的玉德是利用玉的自然表征(即玉的化学物理诸性能)形象地解释人们的品德和操行。孔子的玉德学说是答复子贡提出贵玉轻珉的问题时说的一番话,孔子曾先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接着提供出了11点儒学玉德观: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