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儒家“三礼玉论”(七
下一主题:儒家“三礼玉论”(九
所以孔子定“六经”,“乐经”是其中之一,可惜于秦时焚毁殆尽。玉器在古礼乐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音乐中用。用玉石琢制成乐器,此之谓玉声。《礼记"明堂位第十四》讲到成玉即位以后因感戴周公功德,封之于曲阜,命鲁公世世以礼乐身巳之。这礼乐之中就有“拘搏玉磐”之说。批搏是古代的一种形如小鼓的打击乐器,玉磐便是典型的礼用乐器了。其二是在歌舞中用。《礼记"明堂位》描绘这祭祀周公的礼乐歌舞道:“升歌青庙,下管象,未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这段话说的是用歌舞的形式献媚于神灵的情景。你看,当歌舞乐玉升坐于清庙之堂时,堂下的乐师们以管乐吹奏起象武之章,武舞者手执赤盾和干戚,身着表冕,更随着乐曲的节奏跳起了舞蹈,动作刚健有力,场面甚为壮阔。这是一幅宗教色彩相当浓烈的歌舞祭神画卷。在这个场景中,乐人手执的于感便是用玉琢磨成的斧,它根本不是砍杀之器,而只是礼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