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聋”说玉龙耳的演变与收藏
发布时间 2020-10-11 浏览 50068 次
旋,继承了商代玉龙内耳勾连纹的特征,和春秋时期的龙耳风格基本一致。战国时期个别的由勾连纹变化为大云朵状,合龙耳为突角,口部露齿,下颌为斧形。这种在战国前,是绝无此样式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商至战国期间的龙角和龙耳,不变的是勾连纹表现龙内耳的特征,而角向耳的外型附会。

  两汉时期,西汉早期的玉龙,基本与战国玉龙无多大差异。而到了东汉,龙头上开始出现耳朵,同时也有角的造型。这种在前代没有的龙马纹样,正是汉代龙的写照。东汉王充《论衡》说:“世俗画龙,马首蛇尾”。有角的龙由单角,逐步向牛角和鹿角形状发展,而龙耳却多见马耳形状。这种龙形角在汉代的玉璧可见,但数量不多。玉龙与蟠螭相配在汉代是常用纹饰。但到了唐代一件器物上,如有龙纹就没有蟠螭纹。蟠螭有耳有角,自战国晚期到汉大为兴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蟠螭形象的出现,恐怕与权贵追求辨五声、别五色之政德有关。龙头上又出现耳朵同时也有角,怕与秦汉时期大行五行道学,如《后汉书襄楷传》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