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文化—虔诚的玉崇拜
下一主题:从“玉文化”探究“玉
《尚书》中有许多关于玉乐器的记载:“望曰,嘉击鸣球,搏柑琴瑟,以咏。”(《虞书●益稷》)“厥贡谬铁银接磐磐。”《夏书●禹贡》广鸣球”及“谬’皆古玉磐之名,是为古代玉乐器之例证。
《山海经》中亦有多处关于“磐石”的记载。书中凡有记载之处,多与“厚厚之玉”、“青碧”、“珠玉”同出。石质的音色总没有玉石的音色来得好,古人本来玉石难分,磐石的要求不会等同于普通的玉石。古乐,我们不能不尊为玉振之声。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楚惠玉时代(距今2400年)8种124件古代乐器,其中就有一套32件石编磐。故宫博物院曾展出过多套玉磐。这种大规璜组合的玉石乐器的产生和发展,难道不是起源于那种原始玉石器的撞击和敲打吗?难道这种撞击敲打不就是古代华夏乐器的先声吗?我们的祖先对玉石音质的识别、鉴赏和运用,源远流长,而且,还赋予玉石很深的含义。《说文解字注》在解释“玉”字时,把玉音作为五德之一:“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因其音质悠扬悦耳传播久远,喻之为一种无上的智慧。管子亦曰:“叩之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