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镜常见的缺损及修补
下一主题:象牙雕刻艺术品弥足珍
玉蝉,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蝉分三种:一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二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三含蝉,在死人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几千年来,我国的琢玉工艺不断发展,历代玉蝉的雕琢技法和造型也随之有所不同。
商代玉蝉圆眼外鼓,尖嘴突出,体形短小,一般长2至5厘米。器型多片状少圆雕,刀法简单有力,以阴刻线为主,短直线多于弧形线,起刀重收刀浅,头部前端为尖嘴形,也有平头和圆头形,尾部有平底形、雁形、三叉形、尖形等;周代玉蝉颈部有宽带状图案装饰,尖头玉蝉到西周末期消失,平头、圆头成为主流。眼形有圆方眼、长方眼,位置多在头部框内两侧,两翼成斜坡状,翼上有叶脉纹,器型头宽、尾尖、背拱,立体感强。有斜穿眼和通天穿。还有一种管状蝉,形如勒子,上下通天穿,雕琢精细;春秋玉蝉以宽带状图案装饰颈部,用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