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常见的缺损及修补(一)
发布时间 2021-10-12 浏览 45948 次

由战国到汉唐,我国铜镜制作都是相当讲究的,从合金成份选择、铸造、热处理,到表面处理,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先进水平。但由于各种缘由,相当大一部分镜又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缺陷或缺损,其中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造成,有的则是由于操作、使用不当所致。从其产生背景看,这些缺陷和缺损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铸造性缺陷,包括气泡、砂眼、夹杂、组织疏松等,这是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2)清理加工性残痕,主要指脱模以后,清理、加工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光洁痕迹。(3)使用性缺损,主要指破裂纹等。对于这些缺陷和缺损,古人都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它对于映照和使用效果的不良影响。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我国古镜缺陷和缺损的基本情况,和古人的补救办法,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铜镜的表面处理工艺。

一、铸造性缺陷及其部分修补措施

(一)气泡和砂眼

这是铜镜的常见缺陷。气泡常呈圆形、椭圆形,孔壁光滑,常出现于铸件透气性不佳处的附近;一般较小,径约1.0-2.0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