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象牙雕刻艺术品弥足珍
下一主题:象牙等骨藏品的保养
在中国古老的玉文化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的独山、蓝田、岫岩、和阗等四种玉料,被人们誉为中国“四大名玉”。然而,自汉代开始,人们却独钟情于和阗玉,其他三种,在2000年来一直难以同和阗玉抗衡,使之成为了软玉之中的“太上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古人认为:玉体凝阴阳二气,人们以玉为桥梁,可通天地诸神灵。因此,玉有避邪之功,又有祈福之能,本身含金、水二性。和阗玉出自新疆和阗及周边地区,位于华夏之西北,体位最高。从五行学说上讲,正是金、水相生的位置,故其体有精光之泽以应“金”行,其温润之性以应柔水之质。同时,金、水二行在传统五行学上说是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即金生水,金水互养。金、水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又是“财源”的象征,加上二性相生,所以人们认为佩带和阗玉有财源绵长、有生无绝之功。另外,中医学的《本草纲目》、《张氏医通》、《抱朴子》等名著中认为:“玉:性平、甘,有平肝、治风、滋肾之效。”在传统文人的大力影响下,形成了人们千百年来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