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常见的缺损及修补(三)
发布时间 2021-10-19 浏览 45927 次

  (二)大镜残片改小镜。即将摔破了的大镜片改制成一枚较小的镜子。类似的实物我们在安徽省博物馆藏品中曾见到多枚。如一枚改制“都省”铜坊镜,现有直径10.2厘米,肉厚1.1毫米,正面平直而无任何凸起;正、背两个表面皆色呈灰白色,正面稍亮;断口银白色。原镜的梗状外缘大部分已经打掉,今只残留1/4;原镜之钮也已削掉,残迹清晰可见。经复原,原镜之直径约近30厘米。今之镜背上只残留“都省”二字铭,原镜之铭文是不止此数的,其他文字均已不复存在。显然这是由残破了的大镜改制成的小镜,我们称之为“改制镜”。

  四、缺陷和缺损处的表面处理

上面谈到了我国古代铜镜的几种常见缺陷、缺损,以及古人的部分补救措施。在这缺陷缺损中,组织疏松是由金属自身属性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既不能消除,也不能减少,只能使之移动位置;稍有疏忽,它便会一磨即现,虽细如针尖,却密密麻麻,乌乌蒙蒙。刮削、研磨道纹应可消除,但由于古代的刮削研磨条件较差,实际上它又是不可避免、不可以消除的。从传统工艺调查来看,一些小型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