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镜常见的缺损及修补
下一主题:端庄华丽汉玉玺
我们以为,我国古镜表面处理的基本工艺是采用粉涂锡汞齐的方式来实现表面镀锡,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不管宋后之镜,还是战国汉唐之镜,都是一样的,无一能够例外;除我们过去列举的大量考古资料、科学分析资料,以及本文列举的铜镜缺陷修补资料外,还有一些十分明确的文献记载,皆可作为佐证。明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中有一段记述铜镜铸造工艺的文字,其在谈到了镜铜合金的熔炼工艺后说:“待铜极清,加碗锡。每红铜一斤,加锡五两;白铜一斤加六两五线。……铸成后开镜。药:好锡一钱六分,好水银一钱;先熔锡,次投水银。”此“碗锡”即锌。白铜,其意未详。药,即汞齐,用作开镜。依冯氏所云,红铜一斤加锡五两,假若烧损均衡的话,铜镜含锡量便是23.81%,这恰处于战国汉唐镜成份范围。冯氏又说这种镜铸成后要用汞齐开镜,这是战国汉唐类高锡青铜镜需用汞齐开镜的明证。这记载是最明白不过的。实际上,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所云:“凡铸镜,炼铜最难”,也是指高锡青铜镜;宋后之镜使用高铅、低锡青铜,熔炼操作一般较之为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