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八面玉琮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1-02 浏览 44130 次

笔者所藏的八面玉琮,来自浙西古玉藏友之手,至今已把玩5年有余,琮体外脱灰衣、内蕴精光;油滑滋润、真沁毕露——兼而呈现纯黑漆古、鸡骨白、橘黄沁入肌里,沁色色阶自然晕散;特别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琮身下部有清晰的银白色金属浮游片(藏玉界谓之“钉金沁”)(非外部元素沁入),玉材内部金属元素(铁、锌等)游离而出融于器表,青绿玉多见。钉金沁,任何能工巧匠都难将金属薄片嵌入琮身而不露痕迹。

笔者曾持八面玉琮专程赴京,请教专家鉴别。专家在细审后说:“好像不是用骨头刻的……”显然专家是以标准良渚文化玉琮定位的。无独有偶,湖南王建国在《四节八面古玉琮》一文中,亦说是“良渚文化早期”之物。

纵观我国玉文化历史,有一个继承和衍生的发展轨迹,对于个体器物的考证,有一个似与不似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下一个玉文化早期阶段,“似”上一个玉文化晚期之器;到中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色,到晚期就“不似”上一个玉文化之器物了。这里,最根本的有一个器物琢制的器型、纹饰发展和载体的材质变化。如果对来自民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