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角雕由冷转热 成为艺术品市场主角
发布时间 2022-10-22 浏览 44090 次
件。明代中期起,当时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成为竹刻艺术的两大中心。在清代又出现了翻簧和留青两种技法,使竹刻艺术更趋于完善。

  虽然竹刻属杂项里的一个小类,但往往穷工极巧,精雕细琢。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主要派系有以吴之潘为代表的簿地阳文浅浮雕派,以周颢为代表的陷地深刻派,以封锡禄、封锡璋兄弟为代表的立体圆雕派。明清两代著名的竹刻家,如朱三松、张希黄、方治庵、濮仲谦等人的作品,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角雕:材质珍贵价格攀升

  与竹刻相比,由于犀角制品是采用比象牙还要珍贵的犀牛角作为材质,因此历来是达官贵人所享用的“奢侈品”,早在清末就已经被欧美艺术爱好者大量购买,并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经常露面。

  随着瓷器价格在2005年大幅上扬,许多收藏者已经开始将眼光放到犀角雕制品上,拍卖价格节节攀升。如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玛丽及庄智博夫妇文房瑰宝珍藏”专场拍卖上,香港苏富比推出的五件犀牛角拍品,成为目前拍卖市场上成交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