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茶业生产存在的问题:1)管理水平差异大,产量高低不平衡,加上管理粗放,滥采粗制,茶叶的整体效益不高。2)名优茶比例小。1997年名优茶产量120t,产值300万元,仅占总产量与总产值的8.8%和18.75%。3)茶叶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影响市场竞争力。3 沙县茶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九*五”期末至“十五”期间,沙县茶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施农科教相结合,增加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茶业的产业化进程。具体目标是:坚持内抓质量上档次,外树品牌拓市场,坚持开发与改造并举,大力开发名优茶、无公害茶和保健茶。兴建茶叶产品加工企业,争创1~2个茶叶名牌。到“十五”期末全县茶叶面积达2000hm2产量达3000t以上。实现产值上亿元。3.1 注重改造提高 坚持“五改一补”(改土、改肥、改水、改树、改造 小生态和缺株补植),对劣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提倡退茶还林。低改茶园大力提倡套种绿肥和落叶果树。通过实施改造,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的生产能力。3.2 大力开发名优茶 积极引进名优茶加工技术,大力开发毛峰、龙井、毛尖、翠螺、翠珠等名优茶和台式青香乌龙、粒仔茶的生产,力争名优茶产量占总产的40%以上,产值达5000万元。3.3 调整品种结构 我县早芽种大部分为福云品系,因品质欠佳,今后应发展大毫等品种。3.4 推行一园多茶的生产模式 绿茶大力推广特早品种“元霄茶”、早芽种“大毫”、“九龙大白”、“黄?”、“黄奇”等,迟芽种“水仙”、“政大”等。早批生产龙井、毛峰、松针;中批生产翠螺、翠珠等;晚批生产烘青,绿乌兼制产品,以提高茶业的整体效益。3.5 推广机剪、机采、机制 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茶叶生产成本。3.6 积极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 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茶叶乃至茶叶绿色食品。3.7 开发茶叶饮料 开发茶叶饮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并有很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3.8 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 以精制加工企业、营销企业或行业协会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体制,逐步推进茶业产业化的进程。官发松(沙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 3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