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保健作用
发布时间 2009-07-11 浏览 36565 次
2003,23: 607~608[10] 雷耀兴, 雷丹青, 黄燕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4,11(4): 396~398[11] 龚志华, 仇灿红, 肖文军. 福建茶叶, 2002, 4: 39~40[12] 刘敏. 实用临床医学, 2000,1: 83~86[13] 赵秀兰, 宫爱华, 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3, 22(8): 477~480[14] 刘波静. 茶叶科学, 2000, 20(1): 67~70[15] 林宏.天津药学, 1999, 11(2): 11~12[16] 梁文红.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 31(增刊): 26~28[17] 徐竺婷, 李鸣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0, 17(4): 277[18] 唐明, 肖晓蓉, 等. 重庆医学, 2004, 33(3): 410~411[19] 丁苑, 徐伟健. Journal of Comprehensive Stomatology, 2001, 17(4): 314[20] 彭慧琴, 蔡卫民, 项哨. 茶叶科学, 2003, 23(1): 79~81[21] 张国营, 李彦勇, 等. 茶叶科学, 1994, 14(2): 155~158[22] 王汉生. 广东茶叶, 1995, 2: 21~28[23] 蒋维勤, 陈秋潮. 上海医药, 1995, 2: 18 ~19[24] 傅冬和, 刘仲华, 黄建安. 中国茶叶, 2004, 2: 8~10[25] 罗永明, 李诒光. 中草药, 2002, 33(12): 1066~1067[26] 董建文.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7, 21: 21~23[27] 韩驰, 贾旭东. 卫生研究, 2003, 32(16): 581~588[28] 曹进. 中草药, 1998, 29(9): 636~638[29] 张素慧, 吕俊华, 等.中药材, 2002, 25(1): 29~30[30] 李春美, 谢笔俊, 姚平茶.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1, 17(2): 233~234[31] 肖伟涛, 朱小兰, 等. 中草药, 2004, 35(2): 148~150[32] 袁海波, 童华荣, 高爱红.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2, 18(2): 39~40[33] 徐燕, 陈小兵, 萧伟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14(6): 77~80[34] 吕毅, 郭雯飞, 等. 茶叶科学, 2003, 23(1): 1~5[35] 林雪玲, 程朝辉, 等. 食品科学, 2004, 25(5): 171~173[36] 陈建国. 中草药, 2000, 31(7): 附6~7[37] 王丁刚, 王淑如.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1,22(4):225[38] 黄桂宽, 李毅,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6, 13(4): 43~44[39] 汪东风, 谢晓凤, 等. 中草药, 1998, 29(11): 739~740[40] 陈海霞, 谢笔钧. 营养学报, 2002, 24(1): 85~86[41] 倪德江, 陈玉琼, 等. 茶叶科学, 2003, 23(1): 11~15[42] 陈海霞, 谢笔钧. 中药材, 2001, 24(1): 65~67[43] 杨敏, 赵文华, 等. 时珍国药研究, 1997, 8(4): 311~312[44] 刘立军, 韩驰, 陈君石. 卫生研究, 1998, 27(1): 53~56[45] 柯永胜, 杨霆,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 7(5): 268~269[46] 小林资正.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 19(6): 51[47] 胡松. 茶叶, 1994, 20(3):44~45[48] 江穗, 陈仲伟, 王启明. 广东牙病防治, 1999, 7(增刊): 332~333[49] 黄干初, 王一凡.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 21(6):579~581[50] 张光军, 许建文, 丁明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2, 19(1):36~38[51] 韦纬组主编. 中华茶文化博览. 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26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