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发展现代茶业科枝
发布时间 2009-10-13 浏览 31368 次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在化学防治上,已提出近20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农药降解、稀释规律的研究,将对及时、简化、有效地筛选新农药提供依据。新一代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使农药使用量大为降低。防治技术上,超低量吹雾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农药用水量,节省了防治成本。与此同时,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也取得成果,农抗101、苏云杆菌、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效果良好,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病毒也已大面积推广使用。为了识别真假和伪劣农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研制成农药速测器,保证了植保工作顺利进行。

  制茶工艺进行了工艺改革,大宗茶类已采用机械加工,红碎茶、速溶茶等工艺也已基本探明,极大地丰富了制茶学。恢复和挖掘历史名茶,开发地方名茶,繁荣了茶类花色。与工艺相匹配的制茶机械发展更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萎凋槽,大大节省了厂房,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红茶品质。绿茶初精制成套机械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绿茶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而且我国的绿茶机械还漂洋过海,远销国外。红碎茶机具研究速度更快,从盘式揉切到卧式转子再到锤击式茶机,经历了三代,消除了我国轧制红碎茶的落后状况。采、剪、刈及耕作机械已研制成功。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浙江嵊县和浙江农业大学共同发明的珠茶炒干机实用有效,荣获国家发明奖。全国45万台茶机在茶叶加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计算机被应用在茶机上的试验也获成功,使我国的茶机跨上一个新台阶。

  茶树的综合利用进展迅速。从70年代开始至今,短短十余年中,已初显威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茶籽油的利用研究,茶叶饼渣的利用研究,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茶皂素TS-80乳化剂应用在纤维板行业上效果显著,荣获国家发明奖。从茶叶中提取抗氧化剂已获成功,茶叶抗氧化剂成为1989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并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全国专利展览会上被评为金奖。茶叶抗氧化剂的应用,目前在世界占领先地位。浙江、云南、湖南等省研究成功的茶叶汽水、茶可乐等开创了茶叶制品的新用途。

  第三,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一大批成果。50年代中期,各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一些茶叶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在茶树生物化学、茶树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认识了茶叶中的生化成分,特别是茶多酚合成与分解、茶叶生长过程和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茶树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转的研究,为茶树高产优质提供了理论基础。茶树育种研究法、茶树田间试验方法、茶树生理生化研究方法、茶叶成分分析法等一批试验方法的提出,深化了茶叶科学。生物工程的应用,产生了组织培养的幼苗,并长成茶树。福建农学院的花药培养成功的世界第一株幼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培养的未成熟胚幼苗,湖南农学院培养成功的子叶幼苗,为今后实现良种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茶树细胞悬浮培养成功,为研究茶树细胞次生物质代谢提供了方法。总之,许多先导性的研究,将把茶叶科学引向深入。

  第四,宏观战略的研究为生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近几年来,还对茶叶科学的宏观战略进行了研究,“2000年中国农作物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预测”、“茶叶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预测研究”等,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了嘉奖。《发展茶业科技的战略思想》、《国际茶叶市场现状、趋势和标准化研究》、《中国茶叶科学的战略》等论文的发表,为发展茶叶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依据。茶叶科技情报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国现代茶叶科学的发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50年代初期,针对我国生产实际,研究总结了老茶园改造技术,对当时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科学实验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70年代又提出改变园相、深耕翻土、增施肥料、选用良种为中心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茶叶的增产有明显效果。而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对改善我国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至于加工技术的改革、初精制机械的研制与推广,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促进茶叶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茶叶科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茶叶科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随着科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由实用性技术向实用与应用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发展,由措施性向机理性研究发展,由单项性措施向综合性研究发展,由局限于种植业和传统加工业的研究延伸至宏观战略、产前产后研究。

  50年代初,萎缩的茶叶科学在恢复中开始起步,但研究工作局限于栽培、加工两个方面,研究方法也较简单。现在的茶叶科学研究领域已扩大到遗传育种、生理、土壤农化、品种资源、病理、昆虫、农药、生化、制茶工艺、加工和管理机械、计算机、综合利用、茶药、市场信息、包装贮藏以及宏观发展战略等十余个专业,研究方法和手段大有改进,采取现代精密大型设备进行气相、扫描、液相等分析已屡见不鲜。计算统计手段变化也很大,统计方法及计算机技术已开始普及,计算数据速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从深度而言,许多内容已深入到机理、本质的范畴,不仅具有定性意义,而且具有定量的性质。如栽培和茶叶加工的研究,已从产量的记载和感官的评价,深入到生理特性和内质成分的变化上;茶树病虫防治已从单纯的化学防治,发展到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茶叶也不仅仅是利用鲜叶原料进行各种茶类的简单加工,而已深入到提取其有效成分,应用干工业如食品业、饮料业、医药业。茶叶机械研究也不限于单机的研制,而且开始进行连续化或自动化的研究,涉及到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控制等领域。

  第三,茶叶科学与多学科的结合和渗透。茶叶科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其它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茶叶科学的发展。60年代茶叶生物化学的发展,70年代在理化审评和茶叶品质化学方面的进展,以及80年代茶叶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和茶药学方面的进展,都是由于化学和茶叶科学相结合的结果。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在8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它们的农艺性状、生化特性、形态学特征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是由于运用了生物化学、形态学、组织化学、细胞学、解剖学等学科的技术成果。茶树病虫防治从70年代以来,已经和生态学、生态化学紧密结合。茶叶和茶籽综合利用的发展,也是由于医学、食品化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