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树的栽培区域与生产特点
发布时间 2010-03-01 浏览 25347 次
多超过3000毫米(台北),降水集中在五至十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0-80%。本区因热量丰富,蒸发量也大,故实际有效水分与江南茶区相同。四季气候中,冬季比较干燥,干燥度均在1.00以上;春季多雨,夏季热而长,台风暴雨多,秋季雨水较少,干燥度在1.5以上。

我国热带茶区的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在山地土壤中,除山地黄壤分布最广,后者多分布在海拔900-1000米以上的地方。夸红壤在森林植被覆盖下,有机质比较丰富,但当森林砍伐后,有机质分解很快,含量迅速降低,土壤侵蚀加强,水分物理性质也相应变坏。顺此在砖红壤上开辟茶园,要合理地规划和使用已垦土地。

岭南茶区中北部地区的土壤特性,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可称之为砖红壤化红壤。它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土壤矿物部分的强度分解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剖面中和移动,其结果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量极少,它与土壤矿物部分富铝化及强烈淋溶有关。在600-800米以上的地方,存在有山地黄壤,山地黄壤中的粘粒部分代换量较高,富含有机质。

岭南茶区的种茶历史也很悠久,在该区的大山区中,经常可以发现处在野生状态的乔木型大茶树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混生,它是我国最有希望的外销红碎茶主产区之一,大叶种茶树在该区范围内到处都可种到。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异在该种植的茶树,不仅可以获得速生高产,而且成品茶品质优良,能够与国际市场上的高档红茶媲美。

该区茶叶生产的分布,目前仍以地处亚热带的各县较广,所制茶类,除红碎茶外,以乌龙茶最为著名,福建安溪所产的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稀有珍品。此外,尚产有压制茶中的六堡茶,散茶中的绿茶与青茶。

我国热带茶区茶叶生产的特点是:茶树可以全年生长,采茶期长达300天左右;茶籽播种后,一个月可出土,四个月的平均生产高度达34厘米左右;新梢年生产最140-160厘米,展叶35-40片,有4-5个分枝;一般采摘茶园年萌发七轮,多的达八轮芽梢;茶籽直播或育苗移栽后的新茶园,2-3年可以投产,平均亩产干茶可达100斤以上,为了充分利用甸热带地区宝贵的自然资源,目前这一茶区茶树栽培管理方面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根据植物群落学的原理,推广胶、茶间作。初步经验认为,选择有利的地形条件,如在20度左右的坡地上,种植橡胶时实行密株,把胶行距离拉宽到10-12米左右,然后在橡胶树行间,适当密植茶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橡胶产量,且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茶叶平均亩产可以达到以二、三百斤干茶。

5、西南茶我

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

本地区内部地形复杂,各省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如四川省茶区分布在周围环山,中为盆地的丘陵地带,冬季寒潮不易入侵,气候特点是:春早、冬暖夏热,秋雨,多雾,生产期长。贵州省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山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日照少,阴雨多。云南全省虽是一个高原,但受横断山脉影响,地势北高南低,山水均呈南北向或西北东南向流出国境,水汽来源同受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影响,而以西南气流为主,云南省的北部茶区是热带季风高度气候,南部茶区山高谷深,则为滇南间山谷地热带气候,在同一地区,垂直的气候分布可有寒、温、热三带;大致700米以下属热带气候,而茶树多分布在1000米以上2000米能上以下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至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因处于西藏高原的东南倾斜面上,种茶地区的海拔较低,一般均在2000米以下,最高不超过2300米,水汽来源同受西南气流影响,温暖潮湿。

综合全区的气候情况,所有种茶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5℃以上,>10℃的积温在4000℃以上,云南南部可达6000-8000℃,极端最低气温除四川部分地区外,都不超过40℃。霜期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年雨量一般在900毫米以上,降水较多的可达1600毫米,夏季较多,冬季较少,滇南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五至十月份为雨季,但即使在旱季,由于夜间的辐射冷却,雾露较大,故不显干燥;干燥度贵州省在0.7以下,云南、四川省各地差异较大,四川省一般在1.00以下,云南省则西部小于东部,约从0.50-1.20,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80%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以贵州最少,不足1500小时,其余均在1500小时以上。

本区的地带性土壤在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都是黄壤为主。四川的低山、丘陵则以黄壤型紫色土的分布面最广;山地都为山地黄壤。而在云南省则以砖红壤化红壤和红壤为主,滇西则有山地黄壤的分布。

本地区的茶叶生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我国和世界茶树原产地。本世纪的三十年代以来,在云南、贵州及四川等省,先后发现了许多野生的大茶树,其中1961年在勐海巴达公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的最大一株,发现时测得树高32.12米,胸径1.03米。有人从植物深化的眼光认为热带雨林是常绿阔叶树的老家。全都和大部分有花植物的种类都是从热带类型发展出来的。我国云南南部的气候是优越的。虽然严格说来是季雨林气候,而不是雨林气候,但因冬季雾露较多,弥补了干季雨水不足。有人把它形容为:有海洋气候的优点(湿度大,雨量也比较多),没有海洋气候的缺点(无台风、常风、盐风、梅雨等的危害);有大陆气候的优点(日温差较大,日光充分),没有大陆气候的缺点(无寒潮、平流霜、空气也不过分干燥)。这一气候条件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云南大叶茶在云、贵、川三省都能生长,解放初期引种到西藏察隅后,也能正常生长发育。本区生产的茶类,除适合外销的红碎茶外,还有各种类型的紧压茶,供应内销、边销与侨销。在云南下关和四川重庆生产的沱茶,更是驰名西南地区。

西南茶区目前担负着全国五分之一茶叶的生产,但是它的宜茶地区很广,潜力很大,而且是甸外销红茶最有希望的主产地区之一。如能加强分离选种与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能够获得很高的产量,而且能够获得最佳的产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