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采制技术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09-05-27 浏览 23852 次
,花香或果香

五级叶象:红色,低香 六级叶象:暗红色,香低

针对切细红茶或小种红茶以四级叶象为佳,其它红茶品种,可参考执行.

鲜爽度品质高常在二,三级叶象

强度品质高常在三,四级叶象

浓度品质高常在四,五级叶象

发酵过程

叶象和色泽变化主要由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不因所造成的.在发酵开始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物—茶黄素含量较多.经过一定时间,叶温达到最高峰,茶黄素含量最高,以后茶黄素进一步缩合成茶红素,叶温开始不降.茶黄素含量逐渐减少.这个变化规律告诉我们,当发酵叶温达到高峰时,应迅速利用高温制止酶的活性.但在生产中因为发酵结束到烘干破坏酶的活性,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掌握时还要偏嫩些,可在高峰到来前结束发酵.如果在夏秋季节,需要一定时间,具体掌握时还要偏嫩些,时间可大大缩短.有的甚至在揉捻结束时,发酵已基本完成,这时可以直接进行烘干,不必经过发酵工序.

(揉捻过程中存在着发酵)

四 烘干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烘干是红茶初制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是固定和发展红茶品质的过程.

发酵结束后,首先要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发酵,固定发酵过程中形成的色香味.并在干热作用下,加以发展. 其次蒸发水分和发展香气. 因此,技术上采取"高温烘干 ,先高后低"的原则和多次干燥,在二次干燥中间进行适当的摊晾.高温烘干是在高温条件下,以最快速度达到破坏酶的活性.但温度不可过高,否则芳香物质挥发散失,咖啡碱升化,以及产生外干内湿的现象. 高温破坏酶的活性,蒸发大量水分之后,就不能持续高温;在第二次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并且在二次烘干之间,要进行适当的摊晾,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以利均匀干燥. 切细红茶是细颗粒,叶内水分易蒸发,因此,可一次烘干.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