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物学特征:茶树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
发布时间 2010-07-13 浏览 22639 次
少;反之,在较稀的群体中,个体生长条件好,植株高大,生长量也多。较密群体苗期的表现,不管是出苗率,还是齐苗速度和幼苗的生长状况,均比低密度的群体好。但二年以后,茶苗个体生长量有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形态上的差异日益显著。在种植密度相差不大时,种植方式对茶树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单株条栽的群体比单行丛栽的群体树幅大,骨干枝粗壮。

茶树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还体现在个体生长与群体产量的演变方面。茶树群体产量是由个体的产量组成的。在较稀的群体中,个体的产量,逐年增长幅度较大;而在较密的群体中,个体的产量却增长较慢。茶树在现行种植密度的范围内,稀密不同的群体,随着发展进程,表现出密植群体初期产量较高,以后增产速度渐趋缓慢;而较稀群体初期产量低,以后增产幅度渐大,使群体产量与前者逐渐接近持平。于是决定群体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就由个体的疏密逐渐较为个体产量的高低,亦即个体的生育状况,在群体产量演变中逐渐占优势地位。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