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物学特征:茶树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
发布时间 2010-07-13 浏览 22638 次

茶园经济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土地面积上茶树群体对有机物质的积累、转化和分配能力,而群体的发展,又奠基于个体数目的多少和个体生产能力的大小。因此要研究茶树群体的发展,首先应了解群体中个体的生长变化。茶园由于种植行距、株距或丛距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结构,或条栽,或丛栽,茶树个体在这些不同的群体环境中生长,在形态特征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个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种植排列方式。在单条栽(丛播)的群体中,单株形态向两侧呈平展状发展;在双行条栽或齿形相间排列的条栽群体中,株形常向偏侧方向发展;在丛栽群体中,株形因三面受毗邻茶树发展的影响,也常呈明显的偏侧发展趋势;在单株条栽群体中,茶树向两侧发展的空间较大,而株间的距离较小,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株形常呈扁平状生长,单株之间交叉重叠。

二是个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茶树个体形态的大小,与个体在群体中占有的营养空间大小关系密切。当群体密度大时,个体占有的营养空间就小,茶树生长到一定时期就受到限制,体形小,生长量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