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中国茶 立顿击碎百年神话
发布时间 2009-06-17 浏览 27171 次
费群而言,这并不算什么。

除此之外,铁观音的崛起还有赖于福建各级政府、企业家以及媒体的协同“托市”。与普洱茶着眼于投资价值的野蛮炒作不同,铁观音似乎更想在茶的品质上发出声音:在当地电视台反复播放《铁观音传奇》;在各大城市反复举办茶王争霸赛;沿着古代贡茶进京的路线大搞“铁观音进京”的全国秀……

针对中国茶有品类而无品牌的行业通病,安溪县政府出钱为一些创牌企业注入强心剂。只要赢得诸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政府即刻拿出数万至一百万元的奖励。

目前,安溪堪称国内冰柜与摩托车拥有量最多的县。一到采茶季节,各大茶园的田间小路上便停满了前来收茶的摩托车,星星点点热闹非凡。此外,县城里家家户户都有为数不等的冰柜,等到铁观音原叶一采回,立马进柜冷藏。

……

对于已经尝到甜头的安溪人而言,种茶再也不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辛苦活,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希望。

茶之病,病之方

作为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为何不如日本茶道叫响?

作为第一个将茶卖到世界各地的国家,中国茶产业为何不如斯里兰卡茶叫好?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制茶传统的国家,中国茶商业为何不如英国立顿茶叫座?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许多茶叶零售店都有各种漂亮的包装盒出售。究其原因,因为很多国人喝茶基本都喝不出茶叶品质的优劣,于是逢年过节一些买茶送礼的“投机者”,往往会花大价钱买一个高档的包装盒,然后再随便配搭两罐廉价茶叶

那么,评判茶叶品质好坏的标准是什么,等级的标准是什么?茶叶营销专家史立臣称:中国茶并非没有标准,只是在交易与定价过程中,相关标准很难产生作用,形成了实际上的标准缺位。比如有多少消费者能够分清用来评价不同级别绿茶的“鲜醇”、“清爽”、“醇厚”以及“醇和”?

标准的缺位,使得茶叶销售的“水”变得浑浊不堪,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等现象屡见不鲜。而立顿的成功恰恰在于,它以快销品的标准定义了中国茶,你可以说立顿没有文化没有工艺,但它至少满足了一点:定价统一、方便快捷。

然而,立顿的快消模式并不大范围地适合中国茶企,目前的中国茶业尚不具备进军快销渠道的条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进入快销渠道要有充足的储备资金、优秀的销售团队、足够的知名度等一系列基础,而目前无论是各大茶厂还是经销商,都未能具备以上条件。

一个现代茶企业里最重要的两个部门应该是销售部和品牌推广部。这两个部门一个负责在前边开疆辟土,一个负责在后边推进品牌知名度,才能为茶行业建立起顺畅的快销渠道。但这两个关键部门恰恰是国内茶厂的软肋。

此外,现在产品进超市的门槛很高,而且结账周期长,加上促销费用、人员管理费用等,投入市场的资金要比传统渠道所需资金多很多。如果一个茶产品在很多超市上架销售,茶企业就要有足够充足的资金以供周转,否则长期销售及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就无法保证。

事实上,中国茶业的病根在于有品类而无品牌。西湖龙井天下闻名,但有多少消费者能说出哪个牌子的西湖龙井买回来就一定物有所值?又以永川秀芽为例,目前重庆市现有秀芽品牌10余个,其中拥有生产基地且已注册的品牌6个。但整个重庆市没有消费者认可的永川秀芽品牌,其原产地标示非但未能起到促进品类发展的作用,反而给了投机者“劣币驱逐良币”或者说“搭乘良币便车”的机会。

中国茶业已经走到了品牌觉醒的历史一刻。有名无姓,是中国茶业目前的尴尬,但如果换个角度,这又是整个行业的巨大机会。谁能真正理解品牌并大力建设品牌,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而放眼整个中国茶产业,此时此刻,我们缺一批公益性的茶产业发展基金;缺一批以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缺一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专项信贷、担保、拍卖、典当、证券、财务、股权私募、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的金融服务机构;缺一个“星巴克式”的茶连锁经营品牌店;缺一个“立顿型”的茶产业商业模式……

采访结束,记者从重庆茶山竹海赶回市区,汽车颠簸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夕阳睡在连绵的远山之间。望着那些渐渐消失于视线的茶农,不知他们枯燥的采茶生涯,什么时候能变成一种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希望。(感谢重庆茶叶市场陈卫东、福建铁观音爱好者雪峰为记者联系了采访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