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人茶俗
发布时间 2015-04-17 浏览 24322 次
工十分精细,雕刻的花纹细腻,造型也很美观,而且耐磨实用。同时,这种木碗还具有散热慢、盛热食不易烫手和携带方便等多方面独特的优点。有的木碗还在边上镶以各种银衬或者雕花银边,显得精致典雅。

在藏传佛教寺院里,不同等级的僧侣所用的碗是有区别的,如青海藏区的寺院僧侣,喜欢用一种叫“贡碗”的小碗来喝茶,贡碗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一般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人们从使用碗的颜色及图案就可以大概知道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了:如果碗的颜色是黄色,上面绘画的图案有龙、凤、荷花等,说明这是有威望的僧侣使用的;倘若碗的颜色呈浅蓝,以雄狮作为装饰图案,这是供一般僧侣使用的。在拉卜楞寺,“最上等的碗上绘有龙凤、八吉祥图、八瓣莲花座和雄狮图案等,一般以黄色为底,这种碗供活佛和有佛法的高僧使用。”出身于普通人家的多数僧侣,他们平时喝茶都爱用那些制造一般的瓷碗,这样既经济又实用。

与茶有关的佛事活动

寺院有各种各样的佛事活动,而且许多佛事活动都会涉及到茶。有的寺院还会举行茶僧会,即专门接受施主以茶供僧之会。

正月里佛事活动较多,因此,这时也是寺院集体供茶次数较多的时期。期间举行各种佛事活动后,“在午茶时,每人可获得一小块酥油,但不发给个人,而是派较年轻的低级僧徒分批去伙房打成酥油茶发给。分发时以三人为一单位,即以三份酥油打一小桶茶分给三人。在分茶时必须平均,如有剩余的茶则倒入茶桶内,由值班喇嘛监督着再分发给每人。”

日常生活中与茶有联系的佛事也有很多。藏族的老百姓喜欢将茶叶与经书等一起装进新塑成的佛像体内,然后请活佛开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佛像才会有灵气。向寺院及僧侣求各种“神物”时,一般都包括有茶;藏历新年或者是其它重大节日,人们习惯在神龛前摆上一些质量较好的茶砖。在拉萨的大昭寺,至今仍然珍藏着千年以前的陈砖茶,这些砖茶肯定是不能再用于熬茶饮用了,但它始终被寺院的僧侣们看作是护寺之宝而保存。

寺院的茶会,大概源于唐朝,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时,把汉族的饮茶风俗带去,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而逐渐形成的。茶会形成之后,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藏传佛教寺院茶会,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由西藏的大喇嘛寺主持举行的一次大茶会。参加这次大茶会的人超过4000千,堪称世界茶会历史之最。

这次茶会规定每人只能饮茶两碗,这样供茶就达8000千多碗。熬制如此大量的茶水,用一般的小器具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当时使用的是直径约三尺,高约四尺的铜制大茶釜。大茶釜的外形就像一个大水缸,它的外围还装饰有四只铜环,这样看起来更加美观,而且便于运输。

与100多年前相比,现在一些藏传佛教寺院举行的茶会,形式更为多样,规模更加庞大。“西藏最大的茶锅仍存放在大昭寺,过去拉萨举行传召大法会时,近3万名僧人喝的茶要从三个地方供应。一上茶,几百个司茶僧人同时扛着大茶壶,穿梭于一排排盘腿而坐的僧人中间,这样浩大的供茶场面,记录了茶供的最高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