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园所有制和制茶作坊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1205 次
以在唐代除了官茶园外,集体和个体两种所有制茶园,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化生产,从而促进了茶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唐代制茶作坊,一股都设在茶山中,目的是便于取薪,选水和制造。皮日休《茶舍》诗云:“阳崖枕自屋,几口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乃翁研茗后,中妇柏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反映了作坊是靠着山崖,全家老少都在欢乐地参加劳动,年青人在蒸茶,老翁在捣茶,妇女在拍茶(装模),月亮出来了,他们还在制作饼茶。描述了晚唐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家庭制茶手工作坊的特征,他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植茶多的自耕农,还雇用有技能的帮工,工资多以饼茶支付。这些制茶作坊,都不是以使用价值出现的。制茶作坊的产品普遍商品化,是茶叶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