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国际话语权困局
发布时间 2009-05-17 浏览 28926 次
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各茶科所开始自谋生路,更多地开始跟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进行实用性研究,忽视了基础研究。中国茶企也因为规模较小、公司化程度不高,无法给高校毕业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英国联合利华(立顿的母公司)每年都在中国各高校的茶学系把最好的学生挑走,给予他们奖学金,让他们进入立顿的科研总部工作。联合利华每年花在茶叶基础研究上的钱就高达360万英镑。”

  此外,大品牌缺失的问题无法回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与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全球茶产业正在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品牌化,中国茶业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应该抢抓机遇,积极进行国际化品牌建设。

  “就目前来说,国内品牌做得好的如竹叶青、七彩云南等,服务品牌好的有张一元、吴裕泰、老舍茶馆,产品品牌有贡牌龙井、五云牌信阳毛尖、华祥苑、八马、凤山牌铁观音等等。我们正在努力推中国的名牌茶。”王庆告诉记者。

  而标准问题也是中国茶走向海外的一大屏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